|
大陸南方知名作曲家-劉偉標的博客-永遠的鄧麗君
邓丽君无疑是优秀而杰出的,她不但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大陆不止一代人的流行音乐审美观念,还让N代歌者和唱片公司打着她的名号混得一片天,十分奇迹。
22号去参加“新加坡邓丽君”徐雯领衔的“十亿掌声”全球巡回(广州站)的新闻发布会,路上大塞车,到得会场已经迟到一个多小时,发布会接近尾声。进场时刚好看见邱大立站在台上发最后的言论,前面说的是什么不了解,不过刚进去所听到的却是感觉非常怪异“徐雯对邓丽君的模仿已经维妙维肖……”
记得中学毕业的时候,流行音乐在中国刚起步,广州出了个全国知名的女歌手刘欣茹,她成名的杀手锏就是模仿邓丽君,被誉为“大陆邓丽君”,那时候邓丽君阿姨还活着,只是在海外歌坛已经没有什么市场,尽管没宣布退休,但也没有了唱片合约。之后的朱晓琳、程琳……一溜的女歌手也是甜嗲着阿姨的声音起步、成名。连出名前的王菲同志也是以模仿邓丽君而在圈中混出名号来的,只是当时她不叫王菲而叫王靖雯,不过叫了王菲之后出的纪念邓丽君专辑在演唱上就“很王菲”,和阿姨的气息、声调没什么关系了。
许多年过去了,中国歌坛好不容易才彻底摆脱邓丽君那腻腻的小情调,没想到发烧唱片时兴,又出来一堆“小邓丽君”,首先是杨曼莉,然后是陈洁丽,现在是“新加坡邓丽君”徐雯,前期还听说有个来自北方的“小邓丽君”,据说来势汹汹,很猛地号称获得阿姨家族亲人们的一致赞赏与首肯,还搞了个巡演芸芸。幸好这些都是“发烧界”的明星,和实际的中国流行歌坛没什么直接关联,要不然历史真倒退得厉害。
其实,我总认为邓丽君是不可复制的,因为要做“邓丽君”,得首先学习阿姨的献身精神,14岁就不读书而且要坚持一生不识乐谱,而且你还得要找刘家昌做老师,还得期待全国男人返回性压抑时代,要不然你怎么可能做到发自内心地去嗲着歌唱?而这一切,我相信时下没有那个女歌手做得到。即使做到了你也没办法在这个性放纵的时代让男人回归性压抑状态,当然,发烧圈除外,因为它和歌坛实在关系不大。
邓丽君是优秀的,也是杰出的,但在百花齐放的流行音乐领域,她仅代表一种情调,既不可能是全部,也不是什么巅峰,可中国人却偏偏将她神化了,甚至有不少所谓专家将其作为流行音乐演唱的公式和标准,将其吹捧得高不可攀。让我怀疑中国流行音乐的专业进步缓慢和中国歌迷欣赏水平的滞后直接和邓丽君情结有关。
为什么作为一个台湾歌手的邓丽君在台湾、香港一直只能算个二线歌手,而在大陆却变得高不可攀?是台湾、香港乐迷不识朱玉还是大陆听众独有慧眼?
无论是香港,还是台湾,流行音乐的发展一直是常规的,从旧上海时代一直到现在,它从来没有出现过断层,所以无论在任何一个年代,它的流行音乐都是相对丰富的,发展也是平衡的,而在邓丽君唱歌的日子里,台湾和香港的流行歌曲巨星多如牛毛,刘家昌当时投资了一个电视频道,他是台湾举足轻重的作曲家和音乐制作人,当时台湾的一线巨星几乎全是他的学生,他投资电视频道后,针对台湾当时没有人走民歌小情调类型路线,便挖掘了年仅14岁的邓丽君。前期曾看过“志云饭局”对刘家昌老师的访问,刘家昌说:“邓丽君一直是我的心病,我做谁都能红,偏偏她红不起来,我做的歌星只有她不赚钱。一直到最后,她已经移民了,成龙来求我再帮她做最后一张唱片,直到这张唱片她才第一次算是赚钱了。”
当然,在邓丽君老师刘家昌眼里她不红,是他某方面的标准,因为他捧出来的都是一线巨星,但在客观中,邓丽君还是有一定的知名度,至少能算是二线吧,二线,对于刘家昌来说可能已经比较失望。
即使有成龙帮她,刘家昌也承认她的专辑赚钱了,但在香港她还是没法成为天后,因为当时的徐小凤地位根本没法动摇,而同是刘家昌学生的甄妮在香港也是如日中天,邓丽君那不咸不淡的粤语怎么和这两天后比?她当时可能最好的市场是在日本,但她的运气好像却很一般,因为日本当时的女星山口百惠简直是日本人心中的女神,而且百惠是演而优质歌,单靠唱片而且是外国人的邓丽君在人气上是根本无法比拟的。亚洲最大的三个唱片市场,邓丽君一生的运气大概也就如此,而在完全没有常规商业市场可言的大陆,却是她的天堂。她的歌声几乎征服了十个亿的心灵,尽管她的声音进入大陆是非常规的地下渠道,但却是来势汹汹,锐不可挡,尽管她和她的老板并不能因此赚到一分钱,但她天后的地位却是无人能及。
邓丽君的命运在大陆与港台的反差竟然如此巨大,这得益于大陆几十年的封闭与流行音乐的断层。一个饿了一周的人,眼里哪有食品不美味的?而且,更更重要的是,她的演唱声音十分的娇嗲甜润,在那个背后看男人女人没啥区别的时代,这样的声音是多么能直击饥渴男人的心灵哦——返回今天看看也是模仿邓丽君出道的陈洁丽香港演唱会,观众尽是更年期男人,女观众成了稀有动物,你就能明白个中原因——邓丽君在大陆的走红简直是天时地利人和。
如果从小有人教育你将人们共识中的红色称作绿色,那么长此下来,你就会真诚地认为自己眼中的绿色是人们眼中的红色,并将此作为一种自我判别的标准。对音乐的审美也一样,经过持续十多年的邓丽君热潮,外加无数所谓的音乐专家吹捧,邓丽君无形中已经成为流行音乐的某种标准,而且无法逾越。这不是一件好事情。
对于邓丽君,我坚持认为她是优秀的歌者,但仅限于某个时代的其中一种情调,不是什么神圣不可逾越的标准或女神,重听她的歌曲,可以寻回一些岁月的痕迹,仅此而已。而喜欢她歌曲的人或想了解那个时代的这种声音情调的后辈,不妨在29号去假日酒店的蓝宝石剧场看“新加坡邓丽君”徐雯的现场演唱,我听过她的唱片,是有点像邓丽君的声音和韵味,而且她是个非常敬业的歌手。(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