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许,与推崇和荣誉相伴随的,必然是轻视或诋毁,只是让人奇怪,不知是近世纪以来遭受外侮导致的民族自卑情节作祟,还是与自卑成习惯而对自我的不敢肯定有关,对于李小龙不予认同,甚至评价极低的状况,没有较多的出现在国外,反而大量存在于他的祖国.例如,在国内纪念李小龙逝世三十周年活动过程中,新浪网论坛上就发生过一次关于李小龙的较大争论,起因很简单,因为不少网友说李小龙不过只是一位拥有美国国籍的非中国人,只是一位靠电影成功的普通演员,不值得那样隆重的纪念.在此,仅摘录三位曾经在国外亲身感受过外国"李小龙热"的网友有感而发的精彩贴子,或者可以提供给异议者们参考:
网友东田写到:"那些说李小龙只是一位靠电影成功的普通演员的哥儿们:无论你承认与否,现实就是:李小龙是到目前为止,是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影响力最强、层面最广、范围最大、程度最深而又最普遍的中国人。这绝对是中国人的骄傲,不容得你不服气。我到许多国家中,当地许多群众也许不一定知道或者压根儿不知道中国历史上或现在的著名人物,但,几乎无人不晓Bruce Lee(李小龙的英文名)。而且,这种普遍的熟悉程度还真是让你吃惊得预想不到。那些至今还认识不到这一点的人,你们应扪心自问是否自己没怎么出国、见识面太少了?要么就是太没气量了?应该说,无论他在哪出生,他都属于纯粹的华人血统,是绝对的中国人。而他的言行表现也是这样的。他是全世界华人应引以为豪的正面偶像和榜样".
对于一些混淆李小龙和成龙、李连杰成就的人,另一位新浪网友在回帖中写到:"至于李小龙和成龙、李连杰的区别就是他是一代宗师,开创了截拳道,写了很多武学著作,而成龙和李连杰只是演员。本人到了美国后,才知道李小龙的名气如此之大,在美国的任何录像店,都可以租到他的五部电影和一些关于他的生平的介绍,我为小龙而感到自豪,他是我一生中唯一的偶像。"
一位参加过"2004中法交流年"活动的网友则如是感慨:"中法交流年的大游行后,我走在巴黎街头经常会有年轻人问:‘从中国来的吗?’并摆出一个李小龙的姿势。时间长了,我终于明白在法国人眼中,中国男人个个都是李小龙".
可能,还有人会继续质疑:“在国外,李小龙真有这样大的影响力吗?”那我们就再来听听两位旅居国外中国作家的感同身受吧:
2003年7月20日,时值李小龙去世三十周年纪念日,旅英作家自平,在其BBC中文网专栏中,为李小龙竟然不能进入“中国20 世纪十大文化偶像”评选前十名,而愤愤不平,为此他写到:“既然武侠小说家金庸可以高居第二,那么一代武学宗师李小龙却为什么不可以在前十名当中占据一席之地呢?这不是买椟还珠么?”,“从中国大陆来到英国十几年来,有时候遭到谩骂,有时候遇到赞扬。这赞扬的时候,对方永远是竖起大拇指高喊:Bruce Lee! 十几年来,竖起大拇指的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但是他们赞颂的却没有第二个华人名字,唯有李小龙一人!倘若谈中华文化,那么这十几年来在英国的现实生活中,让我心里感到温暖的,也唯有李小龙一人。 以前因为学术原因,参加过不少哲学界以及文学界的学术会议。我曾经问过许多英美学者,知不知道林语堂?因为近代以来,在西方世界以英语写作影响最大的,似乎就是林先生。不料他们都没有听说过林语堂这个人。但是问起李小龙,却没有一个不知道的。这就是文化!”
旅美作家苏逸平在他的著作 中则有这样一段话:"曾经,在西雅图市区内某家录像带店中,偶尔看见一名黑人少年凝视架上的李小龙的几部经典之作,双拳握紧 ,眼神露出崇敬的光芒.我想,如果真有永远的巨星的话,大概就是像李小龙这样子了吧? "
还需要举出更多的例子吗?
对国人而言,李小龙展现了一个中国男人最佳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对于西方,对于全世界来说,李小龙个人的文明和强大,则折射了中国的形象与文化特质。李小龙以个人的力量,以一双铁拳,有力的打破了百年来中国人在西方人心目中任人欺凌的弱者形象,而其展现的强大力量尽管致命,但在中国独特的文化价值观之下,又得到极好的中和。例如,李小龙功夫电影就很好的表达了他止戈为武、和而不同、和谐共存的主题意旨。在《龙争虎斗》中,李小龙就借所饰角色之口表达了个人的观点:“每个武术家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换言之,无论是国家或每一位生活在现代法制社会中的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不管是以何为名。可以说,在中华民族谋求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在西方世界因为政治或经济竞争原因,不断妖魔化中国的今天,在中国人发出“和平崛起”龙的强音的今天,李小龙的成功及其文化意义,更具标本式的参考价值-----对于西方世界占主流的西方中心论者,对于普遍存在的妖魔化的中国印象而言,李小龙的奋发图强、活力四射与刚柔相济、极具破坏力而又能高度克制、追求和平共存的文化与政治象征,就更加为之突显。总之,李小龙的精神存在和成就影响所及,从某个方面而言
|
|